魅力升钟湖 传闻轶事 查看内容

“香炷山寺”与“香柱山村”的一字之别

在升钟湖保城乡有座香炷山,山上奇石遍布,山顶八块巨石上有座香炷山寺。相传香炷山寺始建于明末清初,清道光三年又复新修建,民国34年再次培修,寺庙毁于文化大革命,改革开放后又重建。大清道光三年(1823年)修缮 ...

    在升钟湖保城乡有座香炷山,山上奇石遍布,山顶八块巨石上有座香炷山寺。相传香炷山寺始建于明末清初,清道光三年又复新修建,民国34年再次培修,寺庙毁于文化大革命,改革开放后又重建。

    而现有资料记录,保城乡香柱山村,因山上有香柱山寺而得名,到底是“香柱山”还是“香炷山”,熟是熟非呢? 

    在中国建筑中,横梁直柱,“柱”是阵列负责承托梁架结构及其他部分的重量的垂直主结构件。而“炷”常指燃着的线香,如唐诗人韩偓《秋村》“绝粒看经香一炷,心知无事即长生”,唐诗人广利王女《寄张无颇》“寒闺欹枕不成梦,香炷金炉自褭烟”,宋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二首》“羡师此室才方丈,一炷清香尽日留”,宋代赵师秀《岩居僧》“茗煎冰下水,香炷佛前灯”等。

  

    近日,网友宋开华《老宋.见啥说啥--香炷山的“炷”》记录(有删减)

    隋大业元年(605年),在现保城场置西水县。唐天宝十四年(775年)发生“安史之乱”,天宝十五年(756年)七月唐明皇入蜀至剑门,随从殿中侍御史,阆州西水县平亭乡人(现南部县保城乡亭垭岭村)何焕请假回乡省亲祭祖,玄宗念何焕为官清廉,对朝廷忠心耿耿,准其回乡,何焕深感皇恩浩荡,回乡省亲祭祖毕,沐浴后便乘骄香火盛的一座山寺焚香三炷,祈祷皇上早日平乱还朝。平定“安史之乱”,人民安居乐业,国家繁荣昌盛唐明皇得知何焕“三炷尘香忧国乱,一山良愿卫家安”的忠心,又记起奔走蜀道古柏的日子,赐何焕故里“平亭乡”为“柏台乡”,赐何焕进香的寺庙叫“香炷山寺”倒读谐音意为:思三炷香保唐安”,这是野史无考,。(清同治南部县志载:唐开元年间,西水县人何焕,殿中侍御史,告老还乡,明皇赐“柏台乡”。又载:唐开元年间,殿中侍御史何焕,阆州西水县平亭乡人,明皇赐“柏台乡”。)

 

  大清道光三年(1823年)修缮香炷山寺时立有一石碑,现保存完好碑刻为“香炷山”,据说是解放后地名普查时,有人说这个“炷”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,就改写成“柱”,取顶天立地中梁之柱的意思,所以“香柱山村”就是这个“柱”了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| 邀请
上一篇:姓氏“敬”为何念“苟”
下一篇:梦里偶得车子山传奇

相关阅读

返回顶部